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2极地研究科学小论文(极地研究期刊)
- 12/06极地研究文献翻译(极地科考站做哪些研究的)
- 10/22“雪龙2”号船长赵炎平:15趟南北极考察背后的
- 09/18专家汇聚极地中心共研极光物理前沿
- 09/14上海交大在“雪龙”号上开课
极地研究科学小论文(极地研究期刊)(6)
南极大部分地区被覆盖在将近3公里厚的冰盖下,由于冰盖的重压,大部分地壳都沉入了海平面以下,地壳最低点位于维多利亚大陆伯德冰川之下,低于海平面2870米。
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,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上世纪中后期,使用声波回声定位系统以后,才准确的描述南极冰盖下的地形。
1929年,考古学家发现一张由土耳其海军上将(也是制图专家)皮里·赖斯绘制的地图,精确的绘制了南极洲冰盖下的陆地地形。
●皮里·赖斯地图,绘制日期为1513年,材料为羊皮纸。
地图显示了非洲西部海岸、南美洲东部海岸和南极洲北部无冰海岸。南极洲的北部海岸线非常详细,显示了冰层下的真实海岸线。然而,最令人费解的不是地图本身,而是500年前是如何做到如此精确。
根据对地球气候演化的历史,科学家们认为,南极洲大约在6000~1万年前有一个无冰期,所以皮里赖斯地图的南极地形数据,应该是6000年前绘制的。
作为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,皮里赖斯可以在君士坦丁堡帝国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,他并没有亲自测绘地图,只是复制、拼接了更早的地图。
根据他自己的讲述,一些原始地图是由当时水手绘制的,而另一些则是远古时期的海图,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。
那么,这些更早的地图来自于哪里?
唯一合理的解释是,至少6000年前,有一个史前文明绘制了南极洲的地形。
根据已知的历史传说,以及考古学的证据,最早的文明只能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左右。
中东的文明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前,三星堆遗址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800年。即使我们假定三星堆文明是夏,那么再往前根据历史传说,还有轩辕黄帝,才可以勉强上溯到接近6000年前。
一般公认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,他向后代传授了很多的知识,包括命仓颉造文字以及书写最著名的医学著作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。那么这些知识是哪里来的呢?《素问》记载的很明白,这些知识是一个由岐伯、鬼臾区、风后等人构成的团队向轩辕黄帝传授的。
《烟波钓叟赋》明确指出河图、洛书的起源:神龙负图出洛水,彩凤衔书碧云里,因命风后演成文,遁甲奇门从此始。
这说明,中华文明有比黄帝更早的文明源头,更进一步的明确有存在史前文明的极大可能性。
关于皮里赖斯地图的准确性和绘制方法,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·斯特拉坎教授在1965年研究过,确认地图制作水平必须非常高。
作者必须了解球面三角学、地球曲率、投影方法。皮里赖斯地图显示的莫德女王陆地、海岸线、河流、山脉、高原、沙漠、海湾的已经得到英国-瑞典南极考察队的证实;研究人员利用声纳和地震探测,指出这些海湾和河流等都在海底一英里厚的冰盖下。
美国水文调查局对于皮利赖斯地图的研究认为,早期的地图绘制者不仅知道地球是圆的,而且必须知道地球赤道的正确周长,误差不超过100公里(4‰的精度)。
查尔斯·哈普古德(Charles Hapgood,1904~1982)是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和作家,他认为亚特兰蒂斯就在南极洲。
哈普古德在1958年出版的著作《地球的地壳运动》中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:大约在12000年前,地壳发生了变化,使成为南极洲的大陆从一个比今天更北的地方发生了位移。这个更加温暖的大陆曾是先进文明的发源地,但突然转移到现在寒冷的位置,注定了该文明~亚特兰蒂斯被冰层掩埋。
哈普古德的观点得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支持,爱因斯坦专门为他的书作了序言。
认为南极洲是亚特兰蒂斯的想法,其根源是对地球地质演化历史的彻底反思。
在地核和与地壳之间是由地幔构成的软流层,就是灼热岩浆构成的软流层推动了地壳的运动,在某种情况下,这种运动会非常剧烈。
当地幔内部产生涟漪时,地壳就会剧烈变动,世界会被难以置信的地震和洪水所震撼,在海洋之下的地震会产生巨大的海啸,天好像要塌了,太阳好像在地平线上都偏移了位置。
这些都符合柏拉图对于亚特兰蒂斯沉没时的描述。
NASA曾经展开过一个叫做冰桥行动的探测任务,拍摄了大量南极冰盖,绘制了冰盖下面的覆盖物的照片。
这些照片在网络上公布以后,引起了各种猜测,因为有些照片显示在冰层下面有类似城市的痕迹,并且这些地点和皮里赖斯地图上标记的位置相吻合。
但是NASA却拒绝说明具体的情况。
美国宇航局是否一直在隐藏“新信息”,如果是,为什么?是谁下令保密的,又是谁把它藏起来的,因为这么大的一件事需要不止一个人参与。
文章来源:《极地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jidiyanjiu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489.html